Friday, June 26, 2009

Poem of the past


I have made some poem or articles on different occasions. Here are some of them that I kept records.

思母吟
(Thinking of my aged mother living in nursing home in Taichung till she dies on August 3, 2008)


是傘需有把 再言質良窳
孝親若不勞 遑論心多絞
老母今寓市 晨昏看外僗
兒孫偶來望 喧多問心少

昔年雙親勞 頂燈夜除草
夏季賣土豆 冬日賣豬玀
諸子得教育 貧農漸溫飽
護子不顧後 家產盡分消

如今諸子老 各自愛家小
長子嫌事勞 次子爭名好
三子傷身早 四子求事寥
悔允五子遨 海外歸鄉少

常念逝父勞 忘思母寂熬
今己住市牢 回家機更少
勸念天下叟 防老財固牢
手中有財寶 晚年才熱鬧



贈聯予陶智國陳觀惠夫婦

智慮大千有情喜生佛國
觀照娑婆眾生悅沐法惠


贈李樹根胡玉琴夫婦

樹人立業喜見一代築根
玉絃送韻樂聞千秋揚琴


贈中新新董上任

中新磐石乾坤穩
承重接艱更逢春
量宏含虛舟能容
才廣陣致萬事成

贈中新新廈落成

中新磐石根基深
新廈落成再逢春
新鑽始耀中工城
精品無瑕暢乾坤
孝悌仁義領群倫
富國裕民代代新

贈青島惠運新廈落成

惠國裕民終需市暢澤延
運籌帷幄自是道豐業偉

Or

惠國裕民而今拓基啟運
延承良統自是道豐業偉


贈徐州柳家

柳林掩雲龍
飛影映湖中
振毫漢學揚
君立書法風

贈法老王KTV

晚得酒中趣 三杯時暢然
難忘是花下 何物勝樽前
世事多千變 人生少百年
妙哉法老王 揚諸在彭間


贈 Otto Chang to be dean of Purdue University

錫知益友家鄉遙 峰峰相連步步高
淑世育才今易處 華風輕拂普渡橋

July, 2008

贈好友吳明泉 July 2008/

明經熟脈善引泉 塑市立業腳步先
科技精用遊四方 享生樂命造悠閒
心留香身隨緣
林梢水邊尋鶯燕
倩影入簾爽心間
焉知今夕是何年

(If you are also bird lover like him, visit his blog at
http://northdoor.myweb.hinet.net/)

妻生日 September 1, 2008

三十寒暑結夫妻
如今孫女己承膝
若問此心多惜妳
乳水砂泥永相依

親家張順堯六十大壽及孫滿月September 6. 2008

順天應人兩岸三地一片天
堯聖舜賢三代一堂花甲年

勉中峰戰鼓隊 9/5/08

戰志高昂術業鼎
鼓韻激盪淨身心



Article for Mom’s funeral (哀送慈母出殯)

母親出生與中華民國同年,從年輕到老,辛苦耕耘,默默奉獻,多的是對子女毫無條件的關懷與照顧,少的是為自己切身舒適的計較。母親是一個平凡的鄉間婦女,但是在我們子女心目中卻是勤奮睿智輔佐丈夫白手起家的典範。

早年父親貧困,窮到沒有立錐之地,大部份時間在外地打工,養家教子的大事全落在母親身上。在窮困之中母親仍然任勞任怨獨力照顧祖母一直到祖母百年,以身體力行的孝道作我們的榜樣。民國六十四年,榮膺南投縣模範母親,可謂實至名歸。

母親樂於助人,鄰里有事,她都及早趕至,伸出援手,她有精緻的手藝可以剪出相當複雜的大紅春,囍等字,也可以裁製應景的孝服,頗受鄰里親友的愛戴與敬重;母親釀的米酒香醇,溫補了她生了小孩的媳婦們,母親養的肥鵝與大豬,養大了我們一家大小。

可是母親一項美德卻是一輩子不曾妥協的,那就是節儉。除了對自己節約到苛的程度,對於子女與丈夫也是堅持‘能不花就不花“的原則。也因此我小時候的遠足,袋子裡有的是現成的便當,就是沒有買冰水的錢。身為么子,我從小到大一直像跟屁蟲一樣跟在母親身邊。回娘家或上街拜拜必經埔里市區的長路,常感口乾舌燥,但未曾敢要買一口冰吃,因為她每次都說“快到家了”。父親也難倖免;有一次老父親想參加鄰里赴日旅遊團,旅費也由我們子女認捐湊足了,母親卻堅持不去,後來父親當然不會獨自去。當鄰里回國時,母親還沾沾自喜的說這筆錢不是省下來了嗎?

1985父親過世那年,公司打算派我赴美就職,我向母親請示時深怕她尚在悲痛之餘不肯讓最會“撒驕”的么子就此遠走高飛;不料她卻爽快答應,事後她表示她不再為了一念之差而再斷送兒子的前途。她說當年二哥有意離開鄉里出外發展,就是母親怕他出外受挫才反對的。迄今她老人家仍不忘記這個遺憾,因為二哥有意願又有能力,尤其外出打拼的村人好像沒有不衣錦還鄉的。數年後,我首次接母親赴美小住,到家時,母親在讚賞新環境之餘,竟然流淚了。依她解釋“一嘆父親無福來美共享,二悔當年為了省錢,讓父親一生沒有出國旅遊的機會”。

2006冬,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與對於醫療設備的需求,母親就一直住在大里市老人中心,多半時間與院中老友共度晨昏,一直到與世長辭的此刻。對於慈母,我心中充滿“父母在不遠遊”的愧咎,真是:

秋風蕭蕭落葉飄
慈母音容今已杳
遊子海外侈言孝
常揪心肝於中宵

97年了,您也累了,您的子女在您含辛茹苦的養育下也都枝榮葉茂了。母親,請安息吧,我們永遠感念您。在這山城小鎮中您以孩兒為榮,可是在此浩翰人世間,孩兒以您為傲。在此容我最後一次用屬於我們母子的稱呼喚您, “意呀” 安息吧!

么兒
永池 叩拜



改編詩嘆台灣政党惡斗

一片殘陽柳萬絲,冰封海上掛帆時;藍綠痴仇無限恨,紅樹青山豈不知!

贈畫家趙以夫兄

以匠心住形
用丹青賦魂
畫者鮮若此
是乃真功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